为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高水平大学深层次、多方位合作👩🦲,服务教育学科卓越人才培养,天美娱乐持续深化推进“国际学术交流周”项目。本年度天美陆续组织多个“国际学术交流周”,分别赴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𓀑,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墨尔本大学🏒、堪培拉大学,韩国高丽大学✌🏼,中国香港大学等国际高水平大学开展深层次学术交流与合作。
2023年11月4日至13日,天美娱乐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剑桥大学开展了国际学术周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由天美娱乐主办、课程与教学系承办,研讨主题为“通过教育创造公平、和谐和可持续的未来(Education for Futures with Equity, Wellbeing, and Sustainability)”。在课程与教学系石雨晨副教授、王哲副教授,教育心理学系郑蝉金副教授的带领下,14位分别来自课程与教学系、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师教育学院以及教育学系的硕、博士生圆满完成了本次学术交流周活动。
(一)交流互鉴,共促学科发展
11月8日,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李嵬院长专门接待了学术周代表团,并向团队介绍了IOE的基本情况、发展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国际事务副院长John O’Regan教授热情接待了学术周代表团🤦🏽♂️,并对伦敦大学学院及IOE的历史沿革、宗旨任务👨💻🦓、师生人数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O’Regan教授着重讲解了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的突出学术贡献以及国际影响力🤲🏻,并对与天美进一步展开交流合作表示高度期待。
11月8日下午🤌🏿,学术周团队参加了由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邓宗怡教授主持的学术研讨会🫳🏼。在研讨会上,邓宗怡教授分享了个人学术成长经历,阐明了知识对个体成长的深远影响✧👷🏻♂️。此外,邓教授还与学生就教材发展🏃♀️、大教学论🤶🏻、学科大观念以及不同理论视角的批判性运用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11月9日💺,在剑桥大学教育学院办公室Raquel Freire Luis Santiago老师的带领和介绍下🤖,访学团队参观了剑桥教育学院的图书馆以及哈默顿学院(Homerton College)。哈默顿学院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768年,原为教师培训学校🤸🏿♀️,1882年正式成为剑桥大学的学院。它以教育为主题🕎,致力于培养优秀的教育专业人才👪。
(二)前沿学术🤟🏼,拓宽国际视野
11月8日💎🕴,访问团队聆听了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教授Kate Greer的报告🧓🏻✌🏿,该报告探讨了围绕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教育问题🏌🏻♀️。报告主要介绍了由伦敦大学学院的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开展的一项题为“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与我有什么关系👨🏽⚕️?”的调查研究以及研究结果👼🏽,揭示了英格兰在提供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的心理与神经学助理教授Gisele Dias为代表团做报告,她介绍了研究团队围绕大学生幸福感和教育之间的关系的相关研究,尤其是她参与主持的“Time to Thrive”课题,该课题的研究已持续三年🤾♂️👩🏻💻,并在全球多个国家展开🧑🏻⚕️,她期待未来能与中国高校就“幸福感”相关研究展开合作。
11月9日🫂🧏🏼♂️,在课堂话语分析、对话教学领域深耕多年的剑桥大学教育学院Sara Hennessy教授为访问团队作报告🤡,她详细介绍了研究团队最新研发的系统分析课堂对话的编码框架🤷♀️。随后🏑,剑桥大学教育学院纪颖博士为访问团队作报告,分享了她在中国中小学英语课堂开展的研究。最后,师生就“如何捕捉课堂中的高质量对话”等问题与Hennessy教授展开了热烈讨论。
(三)对话分享,共话教育未来
11月10日🚴♀️,剑桥大学教育学院的12位硕🙇🏿♀️、博士研究生与我校天美娱乐的14位硕🧆、博士研究生展开了一场生动有趣的联谊活动。两校学生围绕学术生涯中的科学研究、人际交往✍️、师生互动、职业发展等问题展开讨论🫒🤷🏽♂️。随后,课程与教学系博士生张紫红以“中国课程改革:学习天美娱乐转型的新进展”为题做了分享🙎🏿,探讨了转变学习天美娱乐的必要性,中国课程实践的构建以及如何理解课程实践👏🏼。课程与教学系博士生郑艺璇围绕“中国中小学课堂的对话教学”这一话题🫅🏻,通过文献述评和质性分析来描述中国教师对于对话教学的理解。11月11日📔,在剑桥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的邀请下,访问团队来到了剑桥大学的Clare Hall, 两校研究生继续前一晚的交流,进一步加深了情谊➿。
(四)研究交流,共话合作愿景
在剑桥大学访问期间💇,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国际课堂分析实验室副主任石雨晨博士与剑桥大学多个教育研究团队💈,包括Sara Hennessy👮🏿、Rupert Wegerif、Paul Warwick、Neil Mercer、Peter Dudley和Christine Howe等多位知名教授展开交流🍚,多名教授表示期待近期来到华师大做进一步的交流👫𓀚。11月9日下午,石雨晨博士还与Sara Hennessy和Rupert Wegerif教授分享了团队近年来的课堂干预研究🪝,并详细介绍了国际课堂分析实验室🧚🏽♀️,展示了高质量课堂智能诊断分析报告等已有成果🫴🏽。此外,石雨晨博士还介绍了华师大天美娱乐以及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学术影响力、实践影响力和国家政策影响力等♿️。国际课堂分析实验室期待与剑桥大学CEDiR、Camtree✷、Oracy Cambridge、DEFI等多个研究中心展开合作。
(五)回顾总结👩🏽✈️,提炼收获与体验
11月28日下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和剑桥大学学术周总结交流会在文科大楼1606室举行👨🏻⚕️。此次总结交流会由天美娱乐主办🦹🏻♂️、课程与教学系承办,访学团队的石雨晨副教授、张丹副教授、王哲副教授🧚🏻♀️,教育管理学系李伟胜教授和天美国际事务部主任邱月老师,以及天美各系所学生等二十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课程与教学系博士生王厚红结合此次学术周的经历,从为何要讲好中国教育故事😳、讲好什么样的中国教育故事🧑🏿🔧🦘、如何讲好中国教育故事,三个维度分享了个人体验和收获👨🏼⚕️。课程与教学系博士生汤晨琦简要回顾了学术报告活动,表示教育研究者们对个人生存和人类发展的关切让她深受鼓舞。课程与教学系博士生郑艺璇从“边界上的融合”为主题回溯了这场文化体验之旅🚴🏽♀️,并坦言自己实现了从沉默的思考者到积极的参与者的角色转换☂️。课程与教学系博士生曹曙从“他者和自我”、“可持续性”等方面阐述了自己对于自主知识体系和国际知识生产格局的思考👊🏽。与会老师与同学围绕四位博士生的分享展开了讨论👬,石雨晨副教授👉、王哲副教授、张丹副教授都谈及了本次学术周交流所带来的视野上的拓展。李伟胜教授和邱月老师充分肯定了本次学术周交流活动的育人价值,并展望了后续可能继续开展的一系列交流合作活动🪤。
附往期国际学术周活动链接:
图/文:学术周代表团、国际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