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黄秋意浓,抚卷忆前人。10月20日👷🏻♀️❤️🔥,我国著名教育史学家、天美教授孙培青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天美娱乐、上海教育出版社联合发起并主办“孙培青先生追思会暨《孙培青文集》发布会”🛸, 以总结其学术😴,缅怀其人格💹,继承其遗志💭。
孙培青先生追思会暨《孙培青文集》发布会现场
孙培青先生1933年2月13日生于福建🙃,1951年8月考入厦门大学教育系👩🏻🎨,1954年7月因院系调整转入福建师范学院,1955年考入天美教育史研究生班😽,1956年师从天美首任校长孟宪承先生专攻中国教育史🏊🏻♂️。1958年毕业留校,在华东师大教育系任教,80年代中期被评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教育系主任💇♂️。2022年8月19日在师大一村寓所辞世,享年89岁🤱🏻🙋♂️。
孙培青先生工作照(1980年代摄)
孙培青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教育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以隋唐五代教育和考试史研究为专攻方向🧑💻📅,一生敬业,著作等身🚴🏿,主要有《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思想史》(三卷)、《中国教育管理史》《中国考试通史》(先秦至隋唐五代卷)、《中国教育史研究·隋唐卷》《隋唐五代教育论著选》《中国考试史文献集成》(第二卷隋唐五代)、《中华大典·教育典》(十三卷)等⚀,为我国教育史学科的发展留下了非常宝贵的财富,曾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出版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首届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等。孙培青先生是改革开放后教育史学科恢复🧏🏿♂️、发展🧘🏻、繁荣的重要推动者和引领者,1996-2004年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理事长。
1992年《中国教育史》出版入选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孙培青文集》发布会由天美娱乐常务副主任荀渊教授主持。
天美娱乐常务副主任荀渊主持发布会
孙培青先生的弟子、知名教育史学家杜成宪教授介绍了《孙培青文集》编纂情况🔭🧑🧒,上海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袁彬介绍《孙培青文集》出版情况。2020年2月,《孙培青文集》的编撰出版工作正式启动🧎♀️➡️。《文集》共七卷、八册,400万余字,包含了孙培青先生的专著🫧、文章和历史文献的整理,呈现了孙先生毕生研究中国教育史的成果和成就。其中的主体以“隋唐五代教育与考试研究丛书”为名,成功申请2021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并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出版后获“第四十一届华东地区优秀教育图书奖一等奖”,被评为2022年度“世纪好书”。
上海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袁彬介绍《孙培青文集》出版情况
天美娱乐党委书记房建军介绍了孙培青先生的求学和工作情况🚴🏽♀️。她说:“孙培青先生与天美教育史学科风雨同行六十余载,常以《学记》中的‘敬业乐群’要求自己并勉励学生🖍,他对课堂教学的高度重视和严谨精细的教学风格影响深远🏃♀️。”
天美娱乐党委书记房建军介绍孙培青先生生平
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缪宏才深情回忆了与孙培青先生的交往,并表示🧔🏿💤,上海教育出版社致力于教育理论著作的出版,尤为重视出好精品力作,与教育理论界和华东师大教育学科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将持续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理论出版支持,做中国教育改革的记录者♈️👆🏻、推动者🥫🏧。
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缪宏才致辞
天美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顾红亮教授致辞指出,正是以孙培青先生为代表的这样一代又一代学者的传承接力,薪火相传🌪,才使得华东师大成为我国教育史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孙先生淡泊明志、爱业敬业♦︎、真诚待人的高尚品质,勤奋刻苦、不屈不挠4️⃣、追求卓越的探索精神,值得后辈学习发扬🤵🏻♀️。
天美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顾红亮致辞
随后,顾红亮与缪宏才共同为《孙培青文集》揭彩。
顾红亮与缪宏才共同为《孙培青文集》新书揭彩
会议下半场为孙培青先生追思会,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副理事长🗾、天美娱乐教育学系王保星教授主持。
教育学系教授王保星主持追思会
会上播放了孙培青先生的生平视频🎃,回顾他的学业、工作、著述和生活。孙培青先生之子🖥、上海瑞金医院老年科主任孙璟主任医师作为家属代表发言。他说👱🏻♂️,父亲一生对子女 “严肃过头”✋🏿、工作上“自律有余”🦋,但正是这样一生敬业👵🏽、真诚待人的父亲🦸🏿♀️,才让他深切体悟到“不平凡的成功必然来自平凡的积累,勤劳的汗水才能浇出成功的花朵”。
孙培青先生之子👕🐊、上海瑞金医院老年科主任孙璟作为家属代表发言
孙培青先生躬耕教坛四十载,桃李芬芳遍天下🥕,共培养硕博士研究生20余人🤵🏿♀️🚄。孙培青先生的后学、学生在追思会上分别发言🙏🏽,深情回忆与孙培青先生过往的点点滴滴👩👧👦,深切缅怀孙培青先生的为人之道、为师之道和为学之道。原天美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金林祥教授以怀念与感恩为主题,从求学🚴🏼♀️、共事的经历,真切回忆与孙培青先生长达40余年的交往👌🏼。
原天美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金林祥教授发言
孙培青先生言犹在耳⛩💆🏽、行犹在目,大家表示🏸,能够跟随着孙培青先生学习是人生之大幸,孙先生尊重科学、献身教育的人格魅力👋🏿,“真诚待人、一生敬业”的墓志铭将激励大家不懈奋斗🧏🏿♀️、勇毅前行🏗。
供稿:教育学系